1992年8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邀请美国友人加德纳的遗孀来鼓岭,替丈夫完成重回儿时故乡的遗愿。2012年,习近平访美期间,向中外嘉宾讲述了这段感人至深的“鼓岭故事”,令在场中外嘉宾无不动容。
以前,提到“鼓岭故事”,大家只想到加德纳家族,但现在,这个故事的“主角”增添了很多家族,如穆霭仁家族、柯志仁家族、福益华家族、蒲天寿家族、柏龄威家族等。挖掘这些故事并串联成一幅“鼓岭生活画卷”的关键人物,就是来自美国的鼓岭文化研究专家、福州荣誉市民穆言灵。
△ 穆言灵在山居生活博物馆讲解
21日,记者与她在网上进行了交流。说起和鼓岭的渊源,穆言灵首先谈到了她的公公、美国飞虎队中尉穆霭仁。他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来到中国,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后来在福建协和大学教书,儿子穆彼得出生在福州。
这份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影响了穆家几代人。多年后,穆彼得夫妇选择定居中国。
2015年,穆彼得和妻子来福州寻根。他们在朋友的指引下,第一次回到了鼓岭——穆彼得儿时夏天的家。
△外国小朋友在鼓岭度假的老照片
福州是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从十九世纪开始,大批西方商人、传教士、领事人员来到福州,不耐酷暑的他们在鼓岭兴建度假别墅,并发展起俱乐部、网球场、邮局等完备的配套设施。穆彼得尚在襁褓中就被挑上鼓岭,在山上度过了人生第一个夏天,此后全家每年都要上鼓岭避暑,并留下了珍贵的照片。
△ 穆蔼仁拍摄的一家人上鼓岭的照片
在夏季邮局的墙上,穆言灵发现了一张鼓岭旧时地图,上面标注了每一处建筑,却没有标注居民的名单,因此她无法获取“家”的确切地址。
“我们以前也找过鼓岭,当时鼓岭未对外开放,在互联网上几乎搜索不到什么内容。”此后,穆言灵创办了网站“鼓岭之友”,方便同样在寻找鼓岭的人。
为了丰富对鼓岭文化的研究,穆言灵打印了穆霭仁家族200多张资料照片,赠送给福州市档案馆、鼓岭管委会和研究学者,其中一些彩照是目前所见的福州最早的彩色照片。
穆言灵还多次赴耶鲁大学等地,寻找上世纪初期的原版鼓岭地图,为修缮鼓岭古厝及探寻背后故事提供了很大便利。通过地图上的明确标示,结合当地居民口述以及学者的资料论证,这些年鼓岭管委会确认了穆霭仁在鼓岭购置的房子,以及加德纳故居(穆彼得度过他在鼓岭第一个暑假的地方)的确切地址。
△穆彼得先生和他的母亲在加德纳故居前
此外,穆言灵多方联系曾在鼓岭住过的美国人,搜集其留下的日记、老照片、老物件以及后人的口述内容。“知道我在帮鼓岭寻找资料,他们都很支持,提供了很多家族照片和珍藏物件。”寻访中,她结识了很多鼓岭“旧友”,包括鼓岭邻居蒲天寿、柏龄威等家族的后人,“柏龄威最小的孩子已经102岁了,上个月我们刚刚看望过他”。
△穆言灵看望柏龄威最小的孩子,102岁的Len Billing
据穆言灵粗略统计,近些年共找到相关照片、文字资料及信件6000多份,其中照片近800张,很多都展陈于修缮后的富家别墅。它们沉浸式还原了百年鼓岭上中外人士和谐共居的场景,也让鼓岭增添了中西交融的文化魅力。
△富家别墅
穆言灵说,研究鼓岭的过程就像“吃糖果”,剥去层层糖纸,她尝到了贯穿在鼓岭文化中的“相互的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生活、工作在一起共同形成的珍贵感情。“福益华先生的遗言是‘我爱中国人民’。我公公穆霭仁去世后,部分骨灰撒进了闽江。一些外国家族在中国生活超过40年,他们对中国有着最深沉的爱。”
在穆言灵看来,“鼓岭故事”的魅力在于“和平、友谊、爱”。她期待着,“疫情赶快结束,我们能重新相聚鼓岭,在富家别墅内开展更多中西文化交流活动,让‘鼓岭故事’继续写下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