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岭万国公益社与郭氏祠堂
时间:2015-12-07 11:01
    1936年,郁达夫来到福州,先后住在台江的青年会和光禄坊的刘家大院花厅。清明时节,郁达夫邀几位好友同游鼓岭。他的本意是想提前在这避暑胜地租房度过难耐的苦夏,结果却因为鼓岭处处宜居,一时无法选定住所而放弃计划。有趣的是,郁达夫一行却在松林间邂逅了一场农家宴社戏。他们应村民之邀入席,最令这“酒仙”不忘的是用粗石块架起洋铁桶,用松枝煮着农家“青红酒”。“浮一大白”之后,他将这漂浮着红糟的酒与名酒作了比较,称之为:有香槟之味,无白酒之烈,世上无双的鲜甘美酒。
这社戏前的农家宴开办在鼓岭的什么地方呢?
查阅鼓岭的有关文字记载,百合理发师、鼓岭人郭健飞(又名功货)写有《鼓岭忆旧》《郁达夫先生曾在鼓岭喝“清明酒”》刊登在《福州晚报》,文中有这样的纪录:万国公益社建在三宝埕上,这里地势宽大,门外草地平坦,可容百余人活动,村中比较大型的酒席都在此地举办。当年他在鼓岭山道上路遇因理发认识的郁达夫,并将郁达夫介绍给乡亲长辈,才有了郁达夫在鼓岭应邀喝清明酒的故事……
郭健飞后人在鼓岭建有纪念郁达夫的“鹤归亭”,热心于回忆鼓岭往事。他们认为:三宝埕是鼓岭山村最开阔的平地。祖祖辈辈鼓岭人每年都是在这里举行社戏、办清明酒的,从没移过地点。由此断定,当年给郁达夫留下刻骨铭心记忆并发愿百年之后驾鹤重游鼓岭的林间农家宴,就是设在万国公益社前的三宝埕。
自1886年欧美人士发现并建造第一座度假屋开始,短短几年间,鼓岭成了我国东南著名的避暑胜地。中外人士在这里用中西合璧的建筑语言打造了数百座各具特色的“番仔厝”(福州方言:外国人的房子)。位于三宝埕的万国公益社是这避暑胜地的会所,是一座木石结构的欧式大建筑。在石砌外墙上架起三角形木杠梁,三百多平方米的大厅没有一根承重柱,如同一座大会堂和舞厅。外围有挡风的泥土墙和两根十几米高的旗杆,配有一米多高的水泥旗杆座。从东、南、西南三个方向各有小路通达。公益社西侧的空地被当地人称为“轿亭”,是当年停轿子的地方,相当于今天的公共停车场。在其间办公的民间组织承担了会员家庭的公共事务,包括医疗、卫生、教育、邮政、家政、救济和组织文体娱乐的服务功能。据老人回忆,当年,当地孤儿和贫困学童凭村官的推荐可领到一块牌子,凭牌到其附属间的厨房免费用午餐。郁达夫见到的农家酒宴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举办的。
20世纪50年代,这里是村干部的办公场所。1958年“大跃进”时的人民公社免费食堂也办在这里。60年代“文革”中的“五类分子”学习班也在这里开办。70年代住的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当地人称“青工队”。80年代,老屋成危房,生产大队投入资金翻盖瓦面,用水泥做戏台,依旧是村民的文化阵地。它始终也是生产队的仓库所在地。
上世纪90年代一个深秋,我上鼓岭时见到的是一座石墙黝黑、木板木柱开始腐朽的老屋,紧闭着旧门与老窗。有农民说是大队仓库。印象中没见到旗杆,空坪上似有一座搭建的小屋,像是电房或磨房。
新世纪初年,郁达夫的孙子郁俊峰来福州,风雨交加的天气里我陪他登鼓岭。他对他祖父在福州生活过的遗迹都很感兴趣,最热衷的是品尝青红酒,寻访鼓岭农家办春酒的地方。我尽力如其所愿。
2001年,鼓岭郭氏宗亲在万国公益社北墙外、今天作为观景台的地方扩建了郭氏祠堂并供老人活动,内祀汾阳郭氏先祖郭子仪。郭子仪系唐代名将,“安史之乱”率军勤王有功,曾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封“汾阳郡王”。其后裔以“汾阳”为堂号。唐朝末年有郭嵩入闽,其后裔先居长乐,后辗转莆仙、福清,迁播福建各地,有一支迁居福州东门。鼓岭的郭氏始祖郭迪炎号“睏做公”,是福州方言睡觉时还在干活之意,寓意他十分勤劳,这名号曾被谐音写成“坤操”和“康造”。他率长子德广、次子德裕等五房于清道光年间从福州东门外后屿迁入鼓岭,聚居螃蟹岭等地。一百多年来,人丁兴旺的郭氏都在鼓岭的三宝埕祭祖。当外国人在三宝埕建造万国公益社后,祭祀活动仍在门前的草坪进行,包括社戏和春酒。村民当年接待郁达夫的正是这清明节祭祀后的乡村酒宴。
近年,鼓岭启动了保护开发工程,修复了万国公益社的老建筑,郭氏祠堂迁建在原鼓岭小学旧址上。水泥、花岗岩与青砖混搭的祠堂用今天的建筑工艺去体现传统的祠堂功能。正面一大二小共三个门,“郭氏祠堂”和“入孝”“出悌”是常规门匾。步入仪门,屏风居中是着彩的花岗岩石雕《郭子仪册封图》,两侧对联“汾阳身名福禄寿,祖训孝悌传世远”。戏台、拜亭、酒廊、牌位、神龛一应俱全,具备了祠堂的全部设施与功能。它不仅成为郭氏宗亲文化交流和祭祀祖先的场所和村民的文化活动地,也将成为鼓岭对外交流的基地。
来源:鼓岭旅游服务区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